导读:乌巢禅师,与菩提祖师一样,是《西游记》中最神秘的人物之一,虽然着墨不多,但都知道他来头很大,曾想收八戒为徒。轻轻地来,轻轻地走,挥一挥衣袖,没收到一个徒弟。
乌巢禅师就是弥勒佛
乌巢出场时,仙气十足。
左边有麋鹿衔花,右边有山猴献果。树梢头,有青鸾彩凤齐鸣,玄鹤锦鸡咸集。
这气场,这派头,分明就是一位得了正果的大神!
同时,这位不但熟知多心经,还能准确预知师徒四人即将要经历的全部事情。
这气场,这派头,绝不可能是默默无闻的小神小仙,分明就是一位得了正果的大神!
这位大神是谁?吴老爷子虽然没有明说,但西游记中修为能达到这个份上的也就那么几位。
吴承恩老先生喜欢在书中埋下一些或明或暗的线索,骑牛根据书中的暗线与佛界当时的局面推测:
乌巢禅师就是弥勒佛。
弥勒佛,就是我们俗称的笑和尚,笑口常开,大肚能容。
佛家有横三佛竖三佛之说。
“法华经方便品曰:‘三世诸佛说法之仪式。’观无量寿经曰:‘三世诸佛净业正因。’
西游记也采用了竖三佛的佛界结构。
“大众合掌皈依,都念:南无燃灯上古佛。南无药师琉璃光王佛。南无释迦牟尼佛。南无过去未来现在佛。竖三佛即过去过去佛的燃灯上古佛,加上现在世的如来佛,以及未来世的弥勒佛
上一任的燃灯古佛,相当于太上皇;在任的佛祖是如来佛祖,相当于皇帝;下一任的佛祖将会是弥勒佛,相当于皇太子或储君。
为什么乌巢禅师是弥勒佛?听骑牛给您慢慢捋
远在西天的多心经为什么在这里出现?
唐僧在长安宣讲佛法,观音现法身告诉唐太宗皇帝:
菩萨道:“你那法师讲的是小乘教法,度不得亡者升天。我有大乘佛法三藏,可以度亡脱苦,寿身无坏。”太宗正色喜问道:“你那大乘佛法,在于何处?”菩萨道:“在大西天天竺国大雷音寺我佛如来处,能解百冤之结,能消无妄之灾。”
结合如来佛祖的原话可知:南澹部洲诸国,都只有小乘佛法,而无人识得大乘佛法。大乘佛法远比小乘佛法更深奥,更强大,可以度亡脱苦,长生不老。大唐时下流行的小乘佛法,在大乘佛法面前只能是弟弟。不说寿身不坏,连超渡亡魂都勉强。
大乘佛法在何处?远在十万八千里的天竺国雷音寺如来佛祖处。这也是唐僧西天取经的终极目的。
但在刚刚出大唐边境不远的地方,地域上还属于南澹部洲,离西天天竺国最少还有十万里之遥,就遇上了乌巢禅师。乌巢禅师传给了唐僧《波罗密多心经》。
这部心经是什么?
“观自在菩萨,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,照见五蕴皆空,度一切苦厄。舍利子,色不异空,空不异色,色即是空,空即是色,受想行识亦复如是。
原来就是我们熟知的“色即是空,空即是色。”根据历史记载,的的确确是唐三藏法师翻译的。
但《心经》却是大乘佛法,并且是大乘之总法,佛法之精髓。
如来佛祖法旨说好的历经九九之难,经风经雨,见山见水,行足十万八千里,才能取得真经。怎么万里长征才第一步,就把大乘佛法精髓拿到手了?乌巢禅师的出现必在如来佛祖的掌控之外。
并且如来佛祖说得明明白白,南澹部洲无人会大乘佛法,乌巢禅师必是外来的和尚才好念经。会大乘佛法的和尚,是从西天竺而来。如此高深的佛法,未来佛祖的弥勒佛必然知晓。
乌巢禅师为什么认识猪八戒唐僧,却不认识孙悟空。
猪八戒原是天庭的天蓬元帅,统领水军多年。唐僧原是如来二弟子,久在如来身边。这两人,在天庭的时间长,弥勒佛与他们多有来往,故而认识。只是他变成了乌巢禅师,八戒和唐僧认不出他来。
而孙悟空,在大闹天宫之前,从御马监到蟠桃园,加起来也就几十天的时间,并且是个不入流的小神仙,弥勒佛根本没跟他打过照面。
孙悟空大闹天宫,影响虽大,弥勒佛也只是听过他的名头,并未见过。
熟读西游记的朋友们知道,孙悟空大闹天宫时,搅得惊天动地,玉帝请来了各路神佩收妖,但弥勒佛没有出现。
安天大会庆功时,弥勒佛也没有出现。故他从头到尾都没见过孙悟空,所以不认识。
弥勒佛为什么没出现?因为他远在三十三重天的兜率宫内院读书。宫庭剧都看过吧,皇帝叫皇储禁足悟道,不许外出,还需要什么理由?
乌巢禅师凭什么能预知唐僧师徒的行踪?
神仙会算,算出来的?不可能,神仙所谓能掐会算,能知过去未来,只针对凡人有效,以上帝视角推查人类,自会一目了然。但对于同类的神仙妖怪,是无效的,不然就不会有西游记的故事了。
唐僧师徒一行人的人员配置、行进路线、关卡设计,完全是由观音菩萨一手操办的,仅向直属上级如来佛祖报告,乌巢禅师如何得知?
唐僧问西去情况况时,乌巢禅师这样说的:
道路不难行,试听我吩咐:千山千水深,多瘴多魔处。若遇接天崖,放心休恐怖。行来摩耳岩,侧着脚踪步。仔细黑松林,妖狐多截路。精灵满国城,魔主盈山住。老虎坐琴堂,苍狼为主簿。狮象尽称王,虎豹皆作御。野猪挑担子,水怪前头遇。多年老石猴,那里怀嗔怒。你问那相识,他知西去路。
这几句话,更像是一篇报告总结。作为皇储的弥勒佛,偶然间偷看了观音给如来的文件,所以清楚唐僧师徒的西行情况。
弥勒佛好好的一个未来佛,为什么不在兜率天内好好学习,偏偏要出来搞事情?
弥勒虽然是未来佛,但是他的地位非常尴尬。大家都知道当今的如来佛,身体健康,精力旺盛,一点都没有要退位的意思,他这个未来佛只能一直未来下去。
所以他在整个西天佛界和神仙系统中,地位都远远比不上他的身份,就是个可有可无的储备干部。弥勒佛的地位非常尴尬。
住房情况:暂住。
西游记中成名的大神都是规模宏大的自有住房。比如观音菩萨的住处,南海紫竹林,后面还有个落伽山。福寿三星住在蓬莱仙岛,东华帝君住在方丈仙山,西天九老住在瀛洲海岛,或山或岛,都是洞天福地,神仙境界。
而弥勒佛的住处,就简陋得多了。他没有自己的山,也没有自己的岛。而是在三十三重天的兜率宫隔壁,就只有一所小院子—兜率天内院。还只是暂住,并非他的产业。
每次一提到住房问题,如来总是说:住房紧张,你是未来的佛祖,以简朴修行为要,不能太过张扬。弥勒佛心里苦啊。
随从配置:一人。
如来佛祖是佛界的最高职位,弟子数千,每日讲经授课,座下大神无数,每次出门都呼啦啦一帮弟子,前呼后拥,好不热闹。如来身居高位,自不必说。老君宫中,有司炉童子(金角大王、银角大王),炼丹童子等各司其职。观音座下有龙女、善财童子、木吒等跟随伺候,还有只黑熊精专门帮她守山看门。
而弥勒佛呢?他住的是个小院子,人自然也不多,就只有个司磬童子(黄眉大王)。童子见主人不得势,还经常翘班。
座驾:无。
为了彰显身份,很多大神都有专用座驾。虽然神仙都驾云,但座驾毕竟是身象象征象征。就如同下界凡人,虽然会走路,却还是要以豪车来彰显身份。普贤菩萨有青狮,文殊菩萨有白象,太上老君有青牛。就连唐僧,都还有一匹白龙神驹。
弥勒佛呢?他只有一朵云。云是神仙的最低配置。
高级派对:未被邀请。
弥勒佛常常是被天庭忽视的人,各种天庭的趴踢,基本都不会被邀请。比如如来佛祖捉拿孙悟空后,天庭举办了一次隆重的庆功会—安天大会,请来的佳宾:
玉帝传旨,即着雷部众神,分头请三清、四御、五老、六司、七元、八极、九曜、十都,千真万圣,来此赴会,同谢佛恩。
他这个未来佛祖就未在邀请之列。
弥勒佛的心思。
弥勒佛虽然心有不甘,但如来的势力如日中天,西天佛界抱他大腿的很多,实力太强大了。弥勒佛只能装出一副笑呵呵,啥也不在乎的样子,美奇名曰:“大肚能容,开口常笑”。实则嘴上笑嘻嘻,心里MMP。
有一天他去听如来佛祖讲早课,无意中看到了西行取经方案书。
他回兜率天内院,三十三重天的风刮过窗棂,窗下的司磬童子正在偷懒打瞌睡,过几天又要蟠桃会了,西天的佛祖们请帖都收得差不多了,好像依然没有他的份儿。这样的日子不知道还要过多久,是一万年,还是十万年?
看着冷冷清清的院子,他的内心响起一个声音:不!!再也不能这样过,再也不能那样活!我一定要做点什么。
他的第一个想法是拉拢:
这次的取经计划,是如来佛祖亲自督办,观音菩萨具体执行,领导如此高度重视,四人取经成功后的职位绝不会低。如果四人能收为我用,成为自己的心腹势力,未必就不能扳倒如来,早日成为佛祖。
1.第一人选就是唐僧。
唐僧是三人的师傅,如果说服他投靠,他的弟子们便自会相随。唐僧原本是如来佛祖的二弟子,因小事被如来罚下界,历经十世磨难尚未成神,对如来多有怨言。如果加以引导,有策反的可能。
但他与如来毕竟多年师徒,情份深浅尚未可知。且唐僧性格迂腐,不能审时度势,如果策反失败,被唐僧一张扬,弥勒佛就会暴露在如来面前,如来有机会废掉弥勒的未来佛,很有可能会扶持他的得意弟子观音菩萨继佛祖位。
弥勒认为,这个方案,成则成矣,败则会一败涂地,无法翻盘,收益大,风险也大。弥勒在如来佛之下隐忍多年,绝不是贪功冒进之人,通过权衡,他放弃了唐僧
2.第二人选孙悟空,弥勒虽未见过,但大闹天宫的事情他是知道的,孙悟空出身草莽,一界武夫,只知道好勇斗狠,不堪大任,不足与谋。
3.第三人选沙僧,虽然无甚主见,最易策反,但他出身低微,在取经团队中的影响力太小。策反他没有意义。
4.只剩一个人选:猪八戒。弥勒了解八戒的为人,此人贪财贪功,原是天蓬元帅,是紫薇大帝座下的红人。在天庭军界根基深。当初他帐下的部分将官这些年都升任高位。如果收他为徒,许之以利,多半便能成功。即便不成,以八戒的行事之圆滑,亦不会暴露他。
猪八戒的心思:
弥勒果然没有看错猪八戒。但猪八戒远比他想象的更精明。听了弥勒的计划后,八戒觉得这个事情不简单。佛界最高领导如来亲自示下,观音具体操办,未来佛再来横插一杠子。如果取经成功,未来的封赏绝不会低。
他是骑墙派,要待价而沽。目前尚未见到取经人,无法评估此次取经的成败。如果取经风险太大,半道而废,封赏太低,就先答应这个未来佛,为自己的前途搏一个未来可期;
如果取经队伍资源优质,风险小,成功机率大,那就安心取经,求取一个现世安稳。
猪八戒看到唐僧和孙悟空后,知道唐僧是如来佛的二弟子,孙悟空是当年的齐天大圣。他立即做出了判断:这次取经就是个专门为唐僧量身定制的“罗卜招聘”,只会成功,不会失败!
于是他打定主意,只要跟随取经人,必能蹭个封赏!
故当行者问他时,他便含糊其词
这山唤做浮屠山,山中有一个乌巢禅师,在此修行,老猪也曾会他。他曾劝我跟他修行,我不曾去罢了。
弥勒的第二想法是破坏:
第一次破坏
弥勒见猪八戒这个骑墙派拒绝了他。如果四人不能为我所用,以后成佛,必成为如来的心腹,这样如来的势力就更大了,这个未来佛恐怕就永无出头之日。他故意将大乘佛法最精髓的部分传给了唐僧。
唐僧师徒未到西天,便取得大乘真经,虽然也能算作取经成功,但时间短,历劫少,封赏太高就难以服众,只能封个小神小仙,无法成为如来的臂助。
但唐僧十世修行,一根筋向往西天,纵然已学得大乘佛经,也浑然不觉,一心要去西天。
当时孙悟空火眼金睛,识破了乌巢禅师,但弥勒佛法力高深,周身紫气包裹,孙悟空毕竟不能认出真身,只恼他装神弄鬼,才想用棍子捣他。
弥勒见破坏不成,只能在传授心经后,化作一道祥云离开。从此西游记中再无乌巢禅师其人。唯一知道他真实身份的猪八戒,晓知利害,绝不会透露。
第二次破坏
弥勒返回兜率宫内院后,毕竟不死心,经过了几天的谋划后,又想出一计:如来能派他的弟子去取经成佛,我为何不能派我的弟子顶替西去取经?同是取经人,我的弟子如果成功,再向如来讨取封赏,他亦无法推搪。
弥勒的弟子阵容有就比较寒酸了,只有一个,没得选—司磬童儿黄眉小子。
他命黄眉小子,拿了自己的人种袋、磬、槌,下界在西去的必经之路上伪设雷音寺,为免事败被查,便加了个“小”字,作“小雷音寺”。
弥勒的计划是这样的:
1.如果能灭了取经人,黄眉便顶替取经人西行,取得真经,封佛成神,成为自己的心腹势力。黄眉见到唐僧师徒时的目的很明确:
将汝等打死,等我去见如来取经,果正中华也
2.如果不能灭掉取经人,便哄得他们至此东返,如来的取经计划失败,势力无法进一步加强。
3.事情败露,无法收场,便自己出面收伏黄眉,顺道送取经团队一个人情。
大圣正当凄惨之时,忽见那西南上一朵彩云坠地,满山头大雨缤纷,有人叫道:“悟空,认得我么?”行者急走前看处,那个人——大耳横颐方面相,肩查腹满身躯胖。一腔春意喜盈盈,两眼秋波光荡荡。敞袖飘然福气多,芒鞋洒落精神壮。极乐场中第一尊,南无弥勒笑和尚。行者见了,连忙下拜道:“东来佛祖那里去?弟子失回避了,万罪,万罪!”佛祖道:“我此来,专为这小雷音妖怪也。”
这段描述中,我们可以看出,弥勒收伏黄眉怪,不是孙悟空去请的,而是他主动找来的。因为他一直在暗中观察,所以掐点非常准。
结语:如来毕竟势大,弥勒多方经营,仍无法取得尺寸之功。看来这个未来佛,还要继续未来下去了。
(本文仅以凡人之心揣度西游故事,不涉及佛法)
凡人看西游,神仙也凡人,我是骑牛自耕,尘世里一只小小书虫,欢迎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