毛草龙

首页 » 常识 » 问答 » 小叙古意丨步摇
TUhjnbcbe - 2023/8/13 22:11:00
盖百霖副作用 http://m.39.net/news/a_6173056.html

文|飘

「步摇,上有垂珠,步则动摇也。」

说到步摇,不妨先看首古诗,看看古人眼中的步摇是什么样子的。

珠华萦翡翠,宝叶间金琼。

剪荷不似制,为花如自生。

低枝拂绣领,微步动瑶瑛。

但令云髻插,峨眉本易成。

诗中的佳人碎步款款,弱柳扶风,头上云髻高耸,步摇下坠串珠,光华灿灿,行则花枝低垂,瑶瑛微动,顾盼之间楚楚动人。这首《咏步摇花》写的就是古代女子佩戴珠宝首饰时莲步轻移,摇曳生姿的景象。可以想象,步摇作为一种华美繁复的首饰,一步一摇,流光溢彩,衬得女子姣好的容貌更加动人。

在说步摇之前,还要先了解一下最早古人用来簪发和连冠的饰物,叫做“笄”,是古人用来绾定发髻的长针,它也是簪、钗的鼻祖。从周代起,女子只要满15岁就被看作成人了,如果是已经许嫁,便可梳成人的发髻,这时候就需要用到发笄。古时称女子成年为“及笄”也就是这个意思。

而我们常说的“发簪”,算是笄的发展,为单股,在顶部雕刻一些纹饰或玉石来装饰,同样具有固定发髻的实用性。簪起源于新石器时代,到商周时期,簪的材料变成了以骨为主,汉代时,开始出现象牙簪,玉簪,还有在簪头上镶嵌绿松石的。到了唐宋元时期,簪则大量用金,银,玉等贵重材料制成。

簪头是簪最大的特色之处,簪头的雕刻造型极其多样,植物动物、几何、器物等,其图案大多带有吉祥寓意。而簪也分为实用簪和装饰簪,实用簪就全全只为了固定发髻用的。而装饰簪从材料上就有很大讲究了,大多是质地珍贵的材料,制成图案精美的簪头,梳好发髻后戴在明显的位置上。在民间,富家多用玉质银质,贫家则用骨质。不过普通人家嫁闺女,银簪也是必不可少之物。

我们看古装电视剧时,经常会看到罪犯都是披头散发的形象,因为古时就规定罪犯是不许带簪的。而宫中的妃子如有过失,也不能带簪。可以看出簪不仅作为一种首饰,它在古代还象征着尊严。

簪在古代也不只女子能用,男子也用。古代男子束发时就要用簪。杜甫的那首《春望》中就提到了簪,“白头搔更短,浑欲不胜簪”。白发越搔越短,快要插不上簪子了。

-明累丝嵌珠宝龙纹金挑心-

-明白玉龙头喜字簪-

除了簪,钗也是古代女子梳妆的常见首饰。簪与钗的区别很明显,一般来说,发簪作成一股,发钗作成两股。钗同样也是用来绾住头发的,有时候也用它把帽子别在头发上。从发钗的安插角度上来说,有横插、竖插、斜插、还有自下而上倒插的。数量上也不尽一致,既可安插两支,左右各一支,也可插上数支,看发髻需要而定。最多的在两鬓各插六支,合为十二支。

-清银钗-

-清金头钗-

钗可不仅仅只是一个首饰,它还作为爱人之间的一种寄情信物。古代恋人或夫妻之间有一种赠别的习俗,女子将头上的钗一分为二,一半赠给心爱的人,一半自己留着。等到再次相见的时候再合在一起。辛弃疾词《祝英台近·晚春》中的“宝钗分,桃叶渡,烟柳暗南浦”,就表达了这种伤别离情之意。

如果在发簪发钗上装缀一个可以活动的花枝,并在花枝上垂以珠玉等饰物,这就成了另一种首饰,名为“步摇”。步摇的概念,出现于两汉时期,最初时用于贵族的礼服。汉制规定,太皇太后、皇太后祭祀礼服中佩有步摇,一般后宫妃嫔则没有佩戴步摇的资格。而礼制需求背后,是一整套的中国传统式审美。戴上步摇的女子,通常要温婉,要娴静淡定,动作要恰到好处。它是装饰,也是一种约束,行走时得端好身架,走慢了,没有摇曳生姿的美,走快了,叮咚作响,显然也不合礼法。

-石榴石镀金步摇(左)清镶玉蝶恋花玉步摇(右)-

-南宋龙凤瓜果金步摇(局部)-

魏晋南北朝时期,是使用步摇的鼎盛时期,特别是花枝树杈式样的步摇。在这一时期的绘画、壁画、石刻作品中,我们都可以看见戴着步摇的女性形象。这个时期除了盛装礼服的宫廷贵妇,一般的上层女子也戴上了这种如花的步摇。用弯曲的金银细丝组成花枝状,这样的步摇稍有动静,便会花枝摇动,震颤不已,配以修颈削肩,博衣广袖,让魏晋女子有弱柳扶风,秀骨清相的脱俗风姿。

-东晋顾恺之《女史箴图》(局部)-

当时北朝的步摇冠和南朝的步摇簪,基本分属两种文化体系,但也互有交融,只是总体说来,步摇冠还是更为切合游牧民族的生活习惯。中原文化中也有步摇冠,但多属于礼服类,从造型到风格还是有些细微的差别。

-北朝花树状金步摇-

-北朝鹿角牛首金冠饰-

-北燕金步摇冠顶-

也是从汉代开始,一直到清末,中原文化流行的步摇样式就大致奠定了。一是树杈状的样式,也被称为摇叶步摇。后来有了一定改良,比如摇叶用金银丝线点缀在树杈末端变成了弹簧式的装置。第二种是缨穗式步摇,它在簪、钗的基础上发展而成,依附于簪,和笄钗结合使用,则是串珠步摇。尤其是后者,到了唐代以后便大行其道,成为了步摇的主流。

唐代的时候,妇女对妆饰非常重视,步摇的使用也十分普遍。此时的步摇就不只是贵族的特权了,一般的女子无论出身和年龄,都喜戴步摇。《新唐书·五行志》中提到:“天宝初,贵族及士民好为胡服胡帽,妇人则簪步摇钗,衿袖窄小”。

-唐吴道子送子天王图(局部)-

-清仕女肖像-

-清镀金点翠鸟架步摇-

-明凤鸟花卉步摇-

而步摇和凤冠之间也有着紧密的联系。中国人对于女性礼服最广为人知的概念,莫过于“凤冠霞帔”了,可以说凤冠已经成为了标志性的象征。但很多人也许不清楚,在很长一段时间里,仿造自然的“花树”才是中国女性礼服冠中最核心的组成部分。在很长一段时间里,中国古代后妃居最高地位的礼服首饰中其实罕有凤鸟存在,早期的凤尚未完全成为高贵女性身份的标志性象征,而对自然环境元素的模拟,便成为了礼服冠饰的主要手法,头上往往是一派花草树木、鸟语花香、飞禽走兽的场景,其中真正的核心组件就是由步摇发展而来的“花树”。

-隋唐萧后凤冠-

花树、钿、博鬓构件示意图(绘制:燕王)

初唐皇后礼服首饰组合示意图(绘制:燕王)

汉代皇后首饰采用假结(髻)、步摇、簪珥模式,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陆续增加了钿、博鬓,并将步摇改称花树。隋唐在汉晋南北朝以来各朝制度的基础上又把花树、钿、钗、博鬓组合在了一起,并且以花树、钿的数目来区分等级。宋明时期添饰龙凤仙人,发展成了极大型隆重的礼冠,但也依然保存了花树、钿、博鬓的基本元素。可以说这样一顶礼冠的发展,通过历代叠加,而延续了上千年。

-宋高宗皇后像-

-明十二龙九凤冠-

-明六龙三凤冠(共镶嵌宝石块,珍珠颗)-

-明三龙两凤冠-

凤冠两侧各有一翅状物名叫博鬓,由珍珠宝石串编镶嵌而成。

现在早已化繁为简的首饰代表着现代人追求的方便实用,但却再也无法让人产生惊艳之感的赞叹。中国古代的首饰,繁复华美的背后是几千年的审美的变迁,是各个朝代礼制文化的体现,是无论平民还是贵族,人们对美的追求。

还记得笄最早是用来绾发的长针吗,从一开始的实用性到后来慢慢演变成繁复华丽的步摇、皇后所用的凤冠,又慢慢从繁到简,直到今天实用性的首饰又成为主流。首饰几千年的变化发展,仿佛印证了那个自然规律,万事万物,总是周而复始,循环往复。

秋爷

「之道」「之器」「是色」

1
查看完整版本: 小叙古意丨步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