毛草龙

注册

 

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

涂舍故事丨72它来了,被水饺支配的日子 [复制链接]

1#
北京治疗白癜风的医院 http://www.txbyjgh.com/m/

天时人事日相催,冬至阳生春又来。

又到了一年一度的冬至节气,古语有云“冬至大如年”,到了冬至,新的一年也就快到了,所以冬至也叫做“亚岁”。

冬至作为中国传统的一个重要节气加传统节日,其实也有很悠久的历史。

早在两千五百年前也就是春秋时期,中国就已经用土圭观测太阳,测定出了冬至,它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制订出的一个。

到了汉代的时候,冬至变成了一个节日。古人认为,冬至昼短夜长,属于阴阳二气的自然转换节点,是上天赐予的福气,汉朝以冬至为“冬节”,官府要举行祝贺仪式称为“贺冬”,例行放假。

《后汉书》中有记载:“冬至前后,君子安身静体,百官绝事,不听政,择吉辰而后省事。”意思就是这天朝庭上下要放假、休息,军队也要待命,边塞闭关,商旅停业,亲朋好友之间相互拜访,赠送礼物,欢乐地度过一个“安身静体”的节日。

到了唐、宋时期,冬至是祭天祭祀祖的日子,皇帝在这天要到郊外举行祭天大典,百姓在这一天要向先祖祭拜,现在北方大多数地方在冬至这天过节也少不了祭奠先祖。

各地在冬至时有不同的风俗,北方地区有冬至宰羊、吃饺子、吃馄饨的习俗,也有了那些顺口溜:“十月一,冬至到,家家户户吃水饺;冬至不端饺子碗,冻掉耳朵没人管。”

南方地区在这一天则有吃冬至米团、冬至长线面的习惯,而苏南人在冬至时喜吃大葱炒豆腐。在江南水乡,有冬至之夜全家欢聚一堂共吃赤豆糯米饭的习俗。

而这些习俗的背后,也有很多有趣的故事。

北方冬至吃饺子这个说法基本上是从河南开始流传开的。河南南阳古时候出了个“医圣张仲景”,他一生治病无数,更是有医学著作《伤寒杂病论》流传于世,被历代医者奉为经典。

东汉的时候,张仲景任长沙太守,但他一生追求治病救人,对当官也没多大兴趣,于是辞官回乡,专攻医术。

他到南阳之时,正好是冬至,他看到白河两岸乡亲面黄肌瘦,饥寒交迫,不少人的耳朵都冻烂了,便让其弟子在南阳东关搭起医棚,支起大锅,在冬至那天施舍“祛寒娇耳汤”医治冻疮。

他把羊肉、辣椒和一些驱寒药材放在锅里熬煮,然后将羊肉、药物捞出来切碎,用面包成耳朵样的“娇耳”,煮熟后,分给来求药的人每人两只“娇耳”,一大碗肉汤。人们吃了“娇耳”,喝了“祛寒汤”,浑身暖和,两耳发热,冻伤的耳朵都治好了。后人学着“娇耳”的样子,包成食物,也叫“饺子”或“扁食”。

这也是饺子来源的说法之一。

至于其他地方,冬至习俗也各有特色。

在福建,冬至流行“搓丸”、“贴丸”、“馈丸”,丸子的颜色有红有白,有的被捏成小巧玲珑的玩具,如做成猪头、猪脚,还有荔枝、桃、香蕉,象征兴旺吉祥。

在杭州,人们把冬至吃剩的鱼头和鱼尾放在米缸里过夜,隔天再取出来吃,说是“吃剩有余”。

在江苏,人们非常重视冬至,前一夜称“节夜”,也称“除夜”,制糕以祭祖,并馈赠亲友,设席宴饮,称之“节酒”,也称“分冬酒”。有的人家以黄酒加糖浆制成冬阳酒。

在广东,人们冬至一般祭祖,还要到坟墓前挂纸,俗称“挂冬”。有的地方冬至宴客以鱼肉腊味蚬菜合煮,众人环锅而食,称之“围炉”。

总之,每个节日背后都有中国传统文化及习俗在里面,作为后辈,有些东西可真是不能忘。

冬至到来,数九寒天也就来了,熬过这个是非之年,让我们共待“九尽桃花开”吧!

分享 转发
TOP
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